本文收录于 #
近期,广东21地市经济“半年报”悉数出炉,集体经济剧农经济大市在总量上“发挥稳定”挑大梁,发展粤东粤西粤北多个地市增速表现亮眼。高州
部分市县加快谋划产业发展新篇。布局韶关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,微短促进强镇富村公司规范化、韶关市场化运营;阳江召开民企招商推介会,成立签约对接项目投资额超百亿元;茂名高州谋划发展“微短剧+三农”产业,农村计划五年内打造国家级荔枝龙眼电商产业第一镇。集体经济剧农
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行动如火如荼开展。发展清远发布全省首个为百亿规模级农业产业制定的高州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行动方案;韶关武江推出“媒体+”赋能五大举措,启动助农直播大赛;汕尾陆河携手高校共谋“媒体+”,布局暨南大学县级融媒体研究与实践陆河基地揭牌。
【地市动态】
21地市经济“半年报”出炉,三大特征显著
截至7月31日,(<<点击查阅详情)悉数出炉。总量方面,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东莞、惠州位列全省前五;增速方面,梅州、汕尾、肇庆位列前三,深圳、惠州、湛江、潮州并列第四。
总量上,经济大市“发挥稳定”挑大梁。深圳、广州上半年总量均突破1.5万亿元,佛山、东莞总量均超6000亿元。这4个地市对全省GDP增长合计贡献率超六成。
增速上,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城市表现亮眼。10个增速高于或持平全省水平的地市中,有7个属于粤东粤西粤北,梅州以5.7%的增速领跑。
地市间的分化仍突出。总量排名第五的惠州与上一位的东莞相差超3000亿元,增速“垫底”的汕头增长0.5%,与一季度持平。
韶关: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
7月31日,韶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正式成立,全市105家强镇富村公司派出代表参加了协会成立大会。
韶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由市国资委牵头、市农业农村局主管,旨在促进强镇富村公司规范化、市场化运营。将围绕“农(副)产品质量管控、销售渠道拓宽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”等方面,制定规范,加强自律,维护农村经济领域产品高质量发展秩序;通过组织技术交流、项目研讨会、展览展销等活动,引领会员拓展现代农业、涉农贸易、电子商务、仓储、深加工等领域业务,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。
河源、江门、湛江:召开“百千万工程”推进会
7月31日,河源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推进会召开。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强调,要把握“一湖一县一盆地”三大任务,聚焦点绿成金抓好万绿湖保护开发;聚焦古风新韵抓好龙川县城开发建设,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;聚焦科技引领抓好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工作,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,加快塑造绿色崛起迈向新高度的新优势;大力实施“十带百坊千创客”培育行动,加强乡村治理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7月31日,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推进会召开。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强调,要坚决守好农业基本盘,不断夯实“三农”工作压舱石;要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;要全面提升县镇村规划建设水平,构建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生态宜居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;要深化改革破壁垒强动能,推动优质资源加速向县镇村流动。
7月25日,湛江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推进会召开。湛江市委书记余钢强调,要要壮大产业、培育特色,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,加力提速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,推动产业集群提能、特色产业增效、“农文旅”深度融合,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,拉动县域经济实现整体跃升;要一体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,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;要持续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、土地要素、县镇村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以集成式改革为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强劲动能。
阳江:广东民企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阳江市招商推介会召开
7月28日,广东民企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阳江市招商推介会召开,400多位企业家代表齐聚阳江。活动签约对接项目17个,投资金额108.1亿元。活动当天同时举行粤东粤西粤北名特优农产品展销活动,15个地市现场展出本土特色产品,宣传推广“百千万工程”成果,搭建沟通合作平台。
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表示,阳江正加快构建具有阳江特色的“4+4+X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坚决完成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,打造绿能之都、建设海丝名城。阳江将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摆在突出位置,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
清远:发布“媒体+”聚力清远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
7月28日,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发布“媒体+”聚力清远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,聚焦西牛麻竹笋这一细分产业率先提出系列可行措施。这是全省首个为百亿规模级农业产业制定的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行动方案。
据悉,清远将策划举办“西牛麻竹笋万里行”系列活动,走进黑龙江、重庆等省(市)举办品鉴会、产业对接会,推动西牛麻竹笋产品进商超、餐饮和电商平台。
【县区动态】
韶关武江:推出“媒体+”五大举措,启动助农直播大赛
8月1日,武江区“网聚武龙源 直播强乡村”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暨武江区“网络强村”助农直播大赛启动,通过“媒体+”创新模式,推动武江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大赛设一、二、三等奖,吸引多位本地知名三农达人同台竞技。
推进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,韶关创新推出“媒体+产业”“媒体+品牌”“媒体+人文”“媒体+科技”“媒体+运营”五大举措,通过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,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,助力乡村产业发展。
汕尾陆河:暨南大学县级融媒体研究与实践陆河基地揭牌
8月1日上午,“暨南大学县级融媒体中心研究与实践陆河基地”揭牌仪式在陆河县融媒体中心举行,同期举办暨南大学助力陆河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专题培训。校地携手将促进理论研究与县域需求“同频共振”,陆河县将提供最优保障,不断深化长效合作机制,推动成果转化,把基地打造成校地协同培养人才的典范。
茂名高州:谋划发展“微短剧+三农”产业,计划打造国家级荔枝龙眼电商产业第一镇
7月25日,高州市召开“微短剧+三农”产业工作座谈会,探讨如何利用微短剧放大三农价值,推动“三农”事业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。会议强调,要抢抓微短剧产业爆发式增长机遇,立足“广东农业第一县”、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,依托滩底村“千年古荔园”“美丽庭院”等独特禀赋,创新探索“微短剧+三农”模式,为乡村振兴开辟“内容引流-产业增值-文旅融合”新路径。
7月26日,高州市分界镇发布《2025分界镇龙眼(桂圆)电商产业发展与人才五年行动计划》,明确提出将依托“中国桂圆加工第一镇”的产业优势,整合荔枝、龙眼等特色农产品资源,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转型升级,构建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物流、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电商产业集聚区。按照规划,分界镇将力争三年建成省级农产品电商示范镇,五年内打造成为国家级荔枝龙眼电商产业第一镇,孵化10个百万粉丝IP,三产融合产值超10亿元,建成国家级电商基地。
整理: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艳
2025-08-07 17:09
2025-08-07 16:17
2025-08-07 16:06
2025-08-07 15:50
2025-08-07 15:49